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应求言诏书上封事嘉定元年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五一、《昌谷集》卷五、《宋史》卷四一○《曹彦约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五九
臣伏读正月二十三日诏书,求言于󲦤绅之彦,刍峣之微,以为:「厥今百度未釐,三边未靖,人才乏而未究搜扬之术,民力困而未明惠养之方,救此弊端,宁无良策?
乃若箴规主失,指摘官邪,人所难言,朕皆乐听」。
臣读至此,未尝不耸动太息,识陛下望治之切也。
窃惟陛下嗣登大宝十有五年,内无宫室苑囿之美,外无弋猎狗马之好。
以此为治,宜将上咸五帝,下登三王。
然而奸臣所以怙势,公论所以靡容,屏蔽聪明,排斥忠直,致使更化再踰于月律,求言罕见于奏封,有如诏书所云者,则为治之道,岂固有所捍格而不可至哉?
祖宗设求言之法,其于人主之一身审矣。
台谏之职所以议论是非,给舍之官所以纠驳章奏。
侍从之有己见,则论思者可以无废职;
史官之有直前奏事,则记注者可以无隐情。
至于讲读之侍燕閒,两制之备顾问,朝殿之有轮对,暇日之进故事,莫不启沃帝心,助成圣学。
下至于主兵官之有倚仗,枢属之有承旨公事,外任官之有朝见朝辞,草茅韦布之有封章,亦皆互相发明,无有壅蔽。
朝思夕惟,可因否革,与二三大臣谋谟而力行之。
造命于上者谓之万几,著见于下者谓之百度,顺此而行,何治之不致?
陛下在潜邸时,尊儒重道,讲论经义,无有厌斁。
龙飞之初每欲延见旧学,咨询治道,收召名儒,虚怀听纳。
当此之时,天下仰望,谓高宗、孝宗之治指日可见。
庆元改元之后,当宁恭默,大臣奏事不闻有所折衷,小臣奏事不闻有所训饬,士大夫绝念,谓陛下无意于政矣。
今者大明公道,诏求直言,治病于已病之后,改过于悔过之时。
是宜明哲未临,奸蠹晛消。
然而外郡章奏累月不下,军机急速踰月不行,省部之事未免稽留,朝堂之务失于丛脞。
内而京局,外而州县,奉行不虔,绝意治功,置邮传命,稽违程式。
无前日专权之患,而有上下不任责之忧,此则勉强之道未行,而瞑眩之药未进也。
木本无蠹,根不茂则蠹有时而生;
人本无疾,气不盛则疾有时而作。
人主于刚健之时,明君人之道,审为政之理,则奸邪无自而执柄,近习无自而用事。
惟夫玩时愒日,不以稼穑艰难为忧;
居安忘危,不以祖宗积累为念,则贤人君子必皆遂其难进之心,憸人佞夫复有以坚其患失之意。
利害莫从而上达,福威因得以下移。
百度未釐,当必由此。
今不开公正之门,鉴偏信之弊,而独拘拘谫谫,守常执固,以簿书为实政,以岁月为无用,此何时也,而固为是不切之政耶?
陛下闵百度之未釐,则必以持守为难,以逸豫为戒。
大臣造膝必与之反覆详尽,群下进见必为之谦虚接纳。
至于军国庶政,亦以委任责成,等计见效,正不在于惩沸而吹齑也。
臣闻兵所以拨乱,亦所以起乱。
因乱而拨之者,其兵直;
无乱而起之者,其兵曲。
古人之用兵,一皆为民而已。
彼其困于锋镝之惨,弊于转饷之劳,父子不得以相见,兄弟妻子不得以相保,闻拨乱之声,则必欣欣喜色而相告,此箪食壶浆之礼所以至而「奚为后我」之言所以发也。
若其耕田凿井以为乐,仰事俯育以为安,身不履行阵,老不见兵革,闻起乱之声则必疾首蹙頞而相告,此岂言语之所能诏告,而刑罚之所能驱迫哉?
是故圣王重兵,生民厌兵,老师宿儒不敢谈兵,武夫悍将不敢佳兵,顺乎天而应乎人,如此而已。
彼首兵议者何所见而为之耶?
谓国论已定欤,则朝行而夕改矣;
谓国势已振欤,则兵冗而将骄矣;
谓国用已备欤,则帑无十年之财,廪无一年之蓄;
谓敌人已弱欤,则起兵百万而空虚之證不见,开边三年而中原之豪杰未归。
兵已连而不解,和已议而难成,遂致贻忧君父,流毒百姓。
三边之未靖,将何术之可救也?
疾痛未深,可以导引转;
祸患未成,可以言语感。
今起兵衅而失地利,求和议而竭国力,诛首谋不足以厌其心,频遣使不足以得其意,事势急矣,非可以常说解也。
主国是者贵持重,决大议者尚操略。
夫恃强则欲战,畏弱则请盟。
寒气至而厉甲兵,煖气效而弛边备,则庸人妄夫皆足以有为,何贵乎豪杰之士应酬万变而不穷也?
敌虽剽劲,而兵机变诈乃其素讲,非如中国之人习熟礼义,遇有缓急,取兵事而徐议之耳。
彼其大举于丙寅,以威声胁我;
疲敝于丁卯,以和议款我。
察其情实,岂不以岁币为利?
惟其所问辄应,所求辄得,以我为易与,而直以无道行之。
若又处之不得其宜,行之不得其道,必将违其本心,纵贪饕之欲而未已也。
夫语杀人者未必杀人,以其谋之浅也。
然而人或不畏,则怒而杀人;
畏之已甚,则逞而杀人。
杀不杀在彼,备不备在我。
实利实害,不系乎畏不畏也。
勿谓求之太过,可以得其心;
拒之太峻,无以制其命。
彼诚欲来,非可以盟誓沮;
彼诚不来,非可以言语化。
其和也,则不来为正兵,来为奇兵,其不和也反是。
此靖康之和,立变于顷刻之间;
绍兴之和,反覆于数年之后。
事有商鉴,不可泯没,则兵之用否,不在于急和明矣。
陛下念三边之未靖,莫若迟留小使,督责边备,内为不必和之实,外不没可和之名,使之不测事端,君臣相怨,假以数月,便见真伪。
设复大举,则其民固已怨矣。
欲进而此已戒严,欲退而彼有叛兵,辛巳之胜可复见于今日也。
人才之未尽,非搜扬之所能得也。
昔者尧舜,继轨元恺,至汤武革命,伊吕耦有。
如是之时,则必有如是之用,不借于异代久矣。
以贤驭能则人才众,以能驭贤则人才寡。
非众寡有时而不同,亦进退有时而消长也。
是故才满天下,真才不百一。
茍其有所抱负,思欲自效于一世,则必居易以俟时,藏器而后动。
上之人不思有以善用之,喜材术而鄙礼义,重奔竞而轻恬退,则识时之士必有相携持而去者矣。
礼不重无以致纯儒,爵不吝无以慰志士,忠佞并进则忠者退,贤不肖混淆则贤者羞,此当馈所以无益于兴嗟,而临朝者有时而叹息也。
十五年来,士大夫之心术坏矣。
上焉者不爱其身,以言语得罪,或削籍而远屏,或卧家而待尽。
次焉者偷生仰禄,以职业自见,或谆谆于田里,或切切于簿书
是皆中人以上有所持守,为时奋发,可以倚仗。
其他则出入权门,假借声势,茍不至扇扬凶焰,撰造衅端,卑君而尊臣,残下而慢上,不过贪位慕禄,趋事赴功。
当大明旁烛之时,各安分守,亦足以湔祓使令,未至甚害。
惟是廉耻道丧,风俗不美,谒见者以伺候为常,致书者以画一为重。
隔越初任,便求堂除,鄙薄外庸,躐进朝路。
致使涖职者无著效,居官者无固志。
以州县为假涂,以表著为捷径。
茍不反其道而用之,正恐廉靖之士、耿介之人入山惟恐不深,避世惟恐不速矣。
近岁朝士补外终更者少,贵要起废骤进者多。
选人入朝,不数年可以除节,京官外任,率十年不可以得郡。
矧今边陲多事,士大夫宣力暴露之赏不可以望御带知閤之厚,捍禦之秩不可以比榷务茶场之多。
正当比量重轻,斟酌缓急,久任者却与内徙,再任者更与优迁,使被坚执锐者无怨辞,贪进嗜利者无倖位,则人才不乏矣。
抑又有可言者。
古人于一世人物,要必尽其才而用之。
反覆谋议,惟恐其不熟;
默观审察,惟恐其不称。
听其言而信其行,观所由而察所安。
故能任之以事而无不成,责之失职而无敢怨。
近日之事则有甚不然者。
宣威之臣,赋上明命,用舍利害,所系非细。
今或绐以谕民,却使抚兵,始不知谋,终使任事。
欲加之罪,其能无辞!
将帅之臣,人命所恃,兵将相知,犹恐不齐。
今乃擢为郡守,本无尺籍,分拨他屯,骤使临阵,欲责之效,其何能必!
甚至身为执政,不与庙谟,并列枢府,不知兵事。
朝廷用人一至于此,虽俊杰未免茍且岁月,以公府为传舍,以伴食为保身。
不然,则有高蹈隐迹者耳。
陛下念人才乏,而未究搜扬之术,莫若均内外之任,制迟速之法,骤用恬退,屏斥侥倖。
至于廊庙之任,阃外之寄,事大体重,不轻所予,则人才皆至矣。
人君以天为心,以民为体。
斩杀不时,不可以为孝;
言动非礼,不可以为仁。
中兴惠养九十年,兼爱南北,岂不知大雠未报,正统未明,为民受屈,循至今日?
自兵兴以来,百姓之失业者不可胜计也。
曩时农夫,今应募而戈矣;
曩时壮丁,今死战而暴骨矣。
大江以北,莽为战场;
淮襄关外,半为丘区。
人烟稀少,十无一二。
而米斗踊贵,其值数千。
秋熟尚远,人情可虑,兵之害民,如此其酷也!
边民喜乱,失其良心。
或假托忠义,肆为盗贼;
或结集乡闾,侵扰对境。
居南界者以北界为怨敌,居北界者视南界为仇雠。
剽及牛马,掠及妇女。
边臣坐视,不敢孰何。
要功生事者又欲作战胜申奏,侥倖推赏。
引惹边衅,屠戮平民。
无大军可以迎敌,无城郭可以禦侮。
展转退保,莫有限齐。
江北之民,何所告诉?
束担维舟,日谋窜逸,废生生之具,失耕农之业。
加之调发不常,和籴方急,已去者流为盗贼,未去者苦于飞挽。
如此不已,亦恐召衅稔祸,不特北骑之可畏也。
既不能兼爱南北,又无以感动中原,复古本意,相去愈远。
古人征讨叛虐,兵不血刃;
争夺城邑,市不改廛。
所谓师出以律,否臧亦凶。
而况和战者朝廷之微权,整暇者边臣之守职。
无事则櫜弓卧矢,敌人开户;
有事则整兵而相向,先鼓而后行。
事至而战,不从中制。
至于和战大议,事关国体,若使势不容已,决意用兵,必须大启元戎,吊民伐罪,行一不义,皆所不为。
若欲复寻旧盟,尤当边鄙不耸。
何至鱼肉生民,背天理而违古道,使斯民至于此极也?
昔者河南之民,被祖宗德泽,不忍使其子弟终于左衽。
父诏兄语,朝思夕念,望恢复之期。
念须臾无死,则以中国之仁厚有以胜其惨刻,中国之礼义有以别其放荡也。
是以临边而语,则自谓汉民;
交锋而战,则常主倒戈。
每敌有长驱之心,则未尝无后顾之患。
若使结怨境上,不能息肩,中原遗黎,自为勍敌,对境之间,岌岌乎不可以朝夕矣。
是故不安河北,不足以服河南
不服河南,不足以制强敌。
陛下念力困而未明惠养之方,则必明诏大臣,讲求边政,博询群臣,选求边吏,以版筑储峙为急务,以诛乱禁暴为初政,屯大军以防奸民,明黜陟以戢奸吏,则民力少苏矣。
百度之未釐,三边之未靖,人才之所以乏,民力之所以困,臣固略言之矣。
至于所谓箴规主失,指摘官邪,臣虽不才,亲逢求贤之主,岂敢无说以处此也?
求言者治之形也,用言者治之脉也。
光武建武诏书,第五伦知其圣主;
唐德宗奉天诏书,淄青军士为之泣下。
言语感人,其效如此!
本朝徽宗、钦宗用之,宜足以收召和气,而谆复昭回,曾不及事,然后知宿患积弊,根盘节错。
利刃敏手,犹恐不及,是必审造命者如救头,去害政者如决痈,坐便殿如受国书,对群臣如遇大敌。
此心所存,对越上帝。
及其见于行事,特其绪馀;
播于诏告,特其发见。
有雍容和缓之意,无急遽浅迫之谋。
如日用饮食不改常度,如深居简出不启外侮,此古之圣贤所以于穆而不已,独立而不惧也。
臣在远方,不识事宜。
但闻揽权之初,威声震赫。
朝廷不及知,禁近不得与。
窜殛大臣,归过兵衅。
骤赏偏将,峻及廉车
事出一时,邈无前比。
然而人心未骇,士论未哗,皆谓改弦易辙,必将取前日弊政而一洗之。
既而屡遣小使,不少暇逸;
屡诏集议,不立成算。
边陲之间,易肆欺侮;
朝廷之上,茫无执持。
事丛于更化之前,而效未著于更化之后。
威王之愤不足以击魏卫,赫文王之怒不足以遏徂,则是规模未定,议论不一。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
人徒见春事已深,羽书稍缓,茍宽目前,便谓奠枕。
不知水潦一去,秋风便高,和议茍成,敌情难测。
设使诛求未已,干戈复寻,败军之将不保其复勇,弃甲之军不保其不溃,粮运不保其能继,器械不保其适用,庙堂之上将何说以济也?
始谓权臣专制,使执政之臣不得与议。
今议已与矣,比前日何如也?
始谓权臣挠政,使宣威之臣不得行法。
今法得行矣,比前日何如也?
债帅之当易者几处,虚籍之当汰者几许,官吏之任责者几人,新政之望效者几事?
长策急务未见毫末,而簿书期会益以弛缓。
陛下有罪己之心,至使天下箴规主失;
行综核之政,又欲使天下指摘官邪。
不知人主用人,一失其柄,则箴规主失尚可逃谴,指摘官邪,其罪反大。
甚而台谏给舍,系天下之公议,顾乃朋邪结托,为执政之私人,渐不可长,至有窃天下威福而不敢问者。
拔本塞源,非一朝之故也。
古人以议执政为美谈,故政成而人颂其德;
后世以议执政为获戾,故政弊而人指其过。
祖宗盛时,成宪具在。
文彦博之权方重,唐介数其罪而不疑;
韩琦之势方炎,王陶攻其短而不避。
法家拂士,君子之良师也;
危言激论,朝家之药石也。
茍使大臣当国,皆得以言其非,则过小而易悔,事近而易复。
有策免而无诛夷,有待罪而无贬斥,手足腹心之喻复见,而徵招角招之乐作矣。
浸失本意,此事未久。
大臣当轴惴惴然,恐天下议己,钳制言路,颐指给舍,甚至假制诰以导私意,因批答以报私恩。
推颂功勋,极于元圣;
讨论典故,不由旧章。
一旦圣鉴所临,与众共弃,然后枚数其罪,派别其奸,人人得以肆言,事事得以详论。
主失官邪,莫甚于此。
陛下诚厌习俗,胡不取祖宗之法而施行之?
选用台谏,必使百官杂举,不使大臣干预其间,断自圣裁,惟意所欲。
至于讲读之官,可以非时见;
内宿之官,可以夜分召。
或赐坐于燕閒,或前席于宣室。
下民之问,询及刍荛;
迩言之察,不间疏远,则主失官邪,冰散霜释矣。
臣诚知陛下所谓官邪不止乎此,窃以为事势方急,非卑官小吏之所暇问也。
又况立法者在朝廷,行法者布在天下,一时之所立,万世之所行,皆朝廷也。
乌有朝廷坏法,归罪于天下,而更立法以胜之
此不公之甚也。
是故荐举之有请求,非荐举之法也。
请求遍天下,而谓荐举之法当变,谁之罪也?
官吏之有权摄,非官吏之法也。
权摄遍天下,而谓官吏之法当变,谁之罪也?
押纲隶州郡,而州郡不得专;
厢军属州郡,而州郡不得使。
以至铨试之有代笔,太学生之有诡名,舍法之有异恩,铨法之有堂帖,是岂远方寒士之所得为哉?
今不必纯法上古,求过于祖宗之时,但只如绍兴乾道淳熙间,上下相维,亦足以致治。
此在陛下宵衣旰食,勤勤恳恳,不以去权臣为成功,不以和戎为得计,坐薪尝胆,日与群臣商搉,求其所未至,勉其所当行,庶乎其可矣。
不然,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内无善政,外有强雠,坐享太平,又不得如今日也。
赵普太宗曰:「邪谄之辈,蒙蔽睿聪,非次兴兵,出于偏听」。
太宗无是事也。
苏辙仁宗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坐朝不闻咨谋,便殿无所顾问」。
仁宗无是事也。
忠直之士,自古所同,诚实爱君,不知其罪。
仰惟陛下求言之切,臣不敢不尽其愚,惟陛下赦其僭,幸甚。
谢除参知政事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一、《后乐集》卷六
涉笔紫枢,未究万兵之本;
联班黄阁,骤叨两社之崇。
责重望轻,身微恩大。
臣某中谢。)窃以立政造事,必资硕德之臣;
前疑后丞,夫岂叙迁之位。
名副其实,则有折冲销萌之效;
用非真材,则招括囊尸素之讥。
历考前猷,悉繇博选。
范仲淹累更剧任,而后参预于庆历之际;
欧阳修久养雅誉,而方弼谐于嘉祐之初
皆推众正之宗,乃在同寅之列。
矧当揽权而更始,莫若吁俊以为先。
纲纪欲,弊蠹将革,一相聿新于总职,四邻尤赖于得人。
如臣者惟有朴忠,本无智略。
生平所学,独怀尊主之诚;
粤自立朝,期践为臣之谊。
夷险悉安于愚分,荣贵固非其初心。
敢谓殊知,荐蒙显擢。
南台风宪,坐席靡温;
右府之吁谟,除书犹湿。
偶缘人乏,叠被宠光。
矧日月之未淹,曾涓埃之莫报,三垂徂定,曷裨前箸之筹;
诸老鼎来,每愧后薪之积。
甫冒柄除之暂摄,复惊宸命之为真。
沐雨露以滋深,履渊冰而益惧。
恳辞弗获,躐处非宜。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秉哲在躬,推诚任下。
去凶而举元恺,咸服大舜之公;
分职而责孤卿,方董成王之治。
肆令微迹,上弼清衷。
凛然称塞之难,误此延登之异。
臣敢不恪坚素节,勉翼熙图。
辅周典以靖四方,汔思来效;
述皋谟而赞百揆,惟务协心。
臣无任!
赐进士及第谢太上皇帝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后乐集》卷六
臣某等言:云云。
总章昼访,俯逮刍荛,广陛胪传,宠加韦布。
侈千载遭逢之幸,拜两宫涵养之恩。
进冒光荣,退怀兢灼。
臣等中谢。)窃考人材之盛,钦闻治古之隆。
清问博询,畴咨精选。
既自为股肱之用,励翼而致时雍;
复留如元恺之才,封殖以待帝举。
惟今日勋华之懿,来众言稷契之忠。
俾无讳于有司,咸展尽于底蕴。
傥非崇论,曷副详延?
如臣等问学迂疏,器资凡陋,亲逢盛旦,徒有朴忠。
草芥荒芜,安识朝廷之典故;
简编陈腐,不知言语之精粗。
误尘中御之观,敷锡太常之第。
载循其本,必有可遵
兹盖恭遇尊号太上皇帝陛下与天为徒,顺帝之则,崇诗书礼乐以造士,设庠序学校以明伦。
陶教育于三纪之馀,焕文章于百王之上。
圣作明述,遹观润色之传;
德进言扬,罔俾忠嘉之伏。
特旌后学,往继前修。
臣等谨当尊其所闻,期以不负。
修可愿,敢怀人爵之縻;
增益未能,终冀天工之亮。
臣等无任。
虞恭公碑全拓本后丙寅 清 · 翁方纲
 押铣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六十
唐初温与颜,才并宫僚选。
颜氏文学称,温以名位显。
太原昆季閒,大临元恺践。
琅然飏对音,圭璞非雕瑑。
不闻苏卿节,归来陟鼎铉。
千秋岑家笔,倍价羊公岘。
顾惟旧史论,窦酷邻温褊。
当时廷争语,谁剖忠与谝。
荩臣迈古风,所矜岂口辨。
此碑三致意,与史同关键。
刘书吴创欤,吊古怀增缅。
深意苦不传,𡙇落昏苔藓
艰哉残画中,今始光芒展。
湘江八十翁,寸楷抵箸篆。
三公郎中后,纸续永和茧。
腾渊积百琲,尝鼎珍一脔。
化度醴泉铭,衣裳孰弁冕。
石边敲砺馀,几识书与撰。
纤魄隐林雾,疏星翳云巘。
旧本偶幸逢,吾甥助功蒇。
暑月到旬,岩兰日手搴。
驰书泾阳翁,匮纸增箧衍。
林侗赵崡辈,似未深留眄。
九嵏游如昨,昭陵迹谁阐。
我图邕师塔,合作嵩阳卷。
雨馀梦欧缘,松响苏斋荈。
忆借顾苓跋,印记颐堂趼。
高丽月氏,熟事犹滋舛(碑内高丽月氏二事,近人颇多失考。)
铦锋馀二千,何辞手装剪。
坐卧索靖书,妙借语一转。
宋总领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洺水集》卷一八
比辰日躔女度,岁将更端。
恭惟身兼数器,为时所需,为天所祚,台候动定万福。
某昔者天畀护随辇路之尘,宛若二十年前追逐禹浪时也。
违异未久,笺墨易希,瞻仰而已。
盖尝窃叹今夫人之所谓才,鼠窃狗盗耳。
宽和而有守,惠慈而能断,独不见元恺之所谓才乎?
大之可以赞万微,小之犹能当一面,吾榜有光矣。
又闻之任总饷之寄者,足食与兵,要非难事,惟能使将知忠,使士知义,人人宿饱而无怨,挺然思报其上而不怠,精神独立万夫之表,此公所独能也。
朝家以此属公,公亦以此自任,吾党幸甚。
某正自庸虚,且复弗彊,宜汰尚稽,云叶为覆耳。
诲简温厚,不称是惧,高情未替,尚惟终教之。
宋故龙图阁直学士许公神道碑1134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元恺十六族,以明允笃诚,忠肃共懿,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举于虞舜之朝,而汉唐名臣,父子相济,令闻休显、光明于时者多矣。
或以勋业奋,或以行义称,或以文章显,或以经术名,盖不一途,非特爵位崇高、门阅光宠,如汉之韦、平,唐之崔、卢、李、郑而已。
本朝衣冠之盛,父子之懿,世不乏人。
文定许公,当仁庙嘉祐中,延对为天下第一,历事五朝,踰四十年,入位丞弼,出拥节旄,其勋业行义、经术文章皆备之,为当世之所瞻仰。
有子龙图阁直学士公能世其家声,以妙龄取高第、结主知,以壮年登侍从、典藩屏,文学政事,士林推服,殆所谓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者欤。
公讳份,字子大文定公第八子也。
曾祖讳某,祖讳某,皆赠太师、越国公,曾祖妣某氏,祖妣某氏,皆赠越国大夫人
文定公讳将,当上皇朝,自门下侍郎西洛,移镇北都,建奉国之节,再任,召还为祐神观使,薨于京师,亦赠太师、越国公,妣林氏赠越国夫人,合葬于开封府陈留县河口镇
许氏之先,出自姜姓,太岳之后,汉唐以来,代有显人。
公之高祖崇国公讳遂,五季时自光之固始徙居于闽,世以隐德,为乡闾所尊。
文定公魁多士,位执政,赫然光荣,许氏遂为闽之著姓。
公生而岐嶷不群,和粹靖庄,虽在幼稚,已有成人风。
及长,勤于子职,以其馀力,积学于文,蚤夜不倦,文定公钟爱之。
右承务郎,求监国子监书库,职事既简,因得与豪杰游,以博见闻。
一试礼部,不得意,即杜门谢绝人事,益务读书。
凡经史诸子百家之言,靡不究观,国朝典故,尤所谙练。
学日益进,渊源根柢,沛然莫之能禦。
上皇登极,覃恩转承务郎太常寺奉礼郎磨勘承事郎,遂中崇宁二年进士,擢甲科。
上皇亲览对策,称叹,有旨召对便殿。
文定公时在政府,固辞,上皇曰:「卿子以独对为嫌乎」?
即命甲科进士皆引对,前此未之有也。
上殿敷奏称旨,除秘书省校书郎
未几,除兼实录院检讨官,又兼国史编修官
不数月间,三被除命,皆文字职,士大夫歆艳。
公风度凝远,进止详华,议论该洽,上皇雅器重之,左史有阙,命以公补其职。
文定公引嫌辞于榻前,归以语公,且观其意,公具道所以不可者,愿坚辞免,陈义甚高。
文定公曰:「汝他日远到,未可量也」。
即上疏力辞不宜父子叨荣,取讥公议。
上皇虽勉从所奏,犹虚左史不除人者岁馀。
明年文定公保釐西都,公辞所领职,丐宫祠以便养亲,得主管凤翔府上清太平宫
上皇嘉其纯孝,特除直秘阁,转宣教郎,以修哲庙宝训。
进秩,转奉议郎
文定公镇北门,公以秩满至京师,复请宫祠,上皇特命迁直龙图阁,主管提点嵩山崇福宫
以八宝恩,转承议郎,加武骑尉,继除公鸿胪少卿
公以亲老恳辞切至,除主管亳州明道宫
文定公以祐神观使被召,复除公前职,加云骑尉
朝奉郎
未几,文定公寝疾,公侍奉,虽剧暑不解带,药饵皆亲尝然后进。
居丧哀毁骨立,结庐墓傍,手书佛经以报。
服除,拜宗正少卿
新玉牒殿,励国子向学,中第者至数十人。
公上疏请如汉唐故事录用宗室,上皇嘉纳。
未踰月,擢用二十馀人,自后乃有登禁从者,其乐成就人材如此。
朝散郎朝请郎
在卿寺七年,特除徽猷阁待制提举万寿观同修国史
出知邓州京西南路安抚使
朝奉大夫、特封闽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公在邓四年,政尚宽简,镇以清净,听讼务达下情,予决皆出己,黠吏无所容其奸。
居一年,民相戒不犯,庭无留事,一路狱空者八十馀县。
邻路岁饥,流移满野,有诏赈济。
公亲为处画,列舍屋,具器用,别旗物,鸣鼓而食之,每三日一亲临视,劳问病苦,给以医药。
如此凡十月,活饥民二万六千馀人。
上皇批谕褒称,以谓「古之良吏,无以过也」。
朝散大夫
邓有百花洲,州人岁时游赏之地,其西为太守蔬圃,公命拔蔬建堂,与民同乐,人情欣悦。
及罢郡赴阙,民遮道泣留,遂立祠于堂上,时谓无愧古人。
还朝,提举万寿观
上殿论时政得失,言颇激切,上皇称善,而用事者不喜,力排沮之。
上皇曰:「此许将子,文学政事能世其家,朕旧知之」。
谗乃不行。
时相犹私遣人谓公曰:「上以公南阳之政,欲再除要郡,宜自择」。
公曰:「朝廷任使,何敢择地?
愿得邻郡,以便归老」。
及除公蔡州,公亦不辞而行。
进封开国伯,加食邑二百户
蔡人狃于习俗,嚚讼无赖,因椎剽为盗。
衣冠子弟亦冒法。
公至郡,痛锄治之,群盗尽奔,阖境以宁,风俗大变。
尝有欲为不轨者,揭榜于道,人情摇动,公召捕盗官指授方略,不数日党与悉擒,人以为神明,上皇优诏奖谕。
中奉大夫
是时维扬帅臣相继以劾罢,州事不治,上皇念无以易公者,除知扬州淮南东路兵马钤辖中大夫,加食邑二百户
过阙,请对,条上时政得失二十事,上皇面奖其学有家法,且叹息文定公尝召还而薨谢之遽,不得一见也。
公感咽称谢。
又问兄弟几人,皆官何地,公具以对。
有旨除公徽猷阁直学士,弟偲直秘阁,仔、任皆寺监丞
公固辞不获,因奏请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使待罪维扬,付以一路重寄。
臣闻本路士民之居,凡有花木竹石皆为应奉司封记,人情骚然,愿罢之」。
又言扬为东南一都会,唯有江都、天长两县,不足以给经费,愿以泰之泰兴复为属。
又近年经赋之外,增上供九万四千馀石,民不堪命,愿如政和三年旧额。
上皇皆可其奏。
陛辞日,宣谕文定公首预定册之功,因赐御书墓表曰「两朝弼亮翊赞良臣文定许将之墓」,且指「翊赞良臣」四字曰:「此不易以与人」。
公泣谢而退。
大中大夫
初,文定公学士帅维扬,年四十五;
及公来帅,年职相若,缙绅荣之。
渊圣内禅,覃恩转通议大夫
金人犯阙,上皇南幸,达于维扬,仓卒中,公一切躬自料理,以州治为行宫。
供帐什物,种种毕备,不扰而办。
设幕次于行宫之傍以宿卫,上皇嘉之,命公弹压行宫一行军马。
及议欲渡江,公力言不可,顾归安天下之养,以慰嗣圣孝思,副中外之望。
上皇乃留后妃、亲王帝姬,委公护卫,一幸镇江而还。
渊圣知之,降诏褒谕,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再任。
其冬金人再入寇,公檄一路兵入援,解亳州之围。
漕粮以给东道总管司,千里不绝。
时诸路勤王之师坌集,所过州郡多不听入城,独公启城闉,听其自便,且躬加抚劳,人人悦服,及闻二圣北狩,号绝仆地,移时始苏。
大元帅府檄书,谓僚属曰:「此真主也」。
即上表劝进。
上即位于南都,表请移跸维扬,优诏不允,覃恩转通奉大夫,进文安郡开国侯,加食邑二百户食实封一百户。
有旨召赴行在,公以遭时艰虞,积忧成疾,力请宫祠,遂提举亳州明道宫,由浙江以归闽中
谓子弟曰:「先公平日常使子孙异日无忘乡里,今得从先志,幸矣」。
率子弟上蒙,见耆旧父老,尽乡党之礼。
日与里中士大夫游,每有庆吊,不问远迩戚疏,必从乡人之后。
于外氏恩意尤笃。
朝廷所赐东山大乘寺,名刹也,极林泉幽胜,延致高僧居之,与为方外友,萧然安于閒静,不复有仕进意。
秩满,再请宫祠,转正议大夫,加食邑三百户
疾作,上章告老,转正奉大夫致仕,未被命而公薨于城东僧舍,享年五十有五,实绍兴三年十月二十有八日也。
讣闻,天子嗟悼,赠金紫光禄大夫
公娶三衢赵氏,少师清献公抃之孙、太仆卿㞦之女,淑惠有贤操,相待如宾,先公百馀日终。
公笃于伉俪,所以送终者无所不用其至,已而公亦相继捐馆,人尤哀之。
男六人,长曰沆,任通直郎主管江州太平观;
次曰沛;
次曰泳,任承事郎、监潭州南岳庙
次曰汶,曰汴,曰注,皆承务郎
沛、汶、汴、注皆早卒。
女六人,长夭;
次适迪功郎宣州宣城县主簿王子泽,亦先公卒;
次适承事郎江南西路安抚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叶程
次适修职郎黄濛;
二人在室。
孙七人:柄、栋皆登仕郎,棣、杆皆承务郎早卒,椐尚幼。
孙女五人。
初,文定公翰林学士知贡举,有告贡院事非所干预者,文定公以身芘之,不复自辨。
出知蕲州,既而公生,文定公喜见颜间,曰:「吾以芘人而获谴,庆钟是子,其能世吾家乎」!
公为人恺悌乐易,纯明端恪,遇事待物,一以至诚。
其在南阳,湍河溢水暴至,冒城郭。
公登城焚香,投文水中,俄报河复道。
淮西岁杪无雪,斋祈备至,梦有告之曰:「雪降」。
家人之梦亦然。
及开户,雪已积矣。
每雨旸愆期,躬祷神祠,应响如答,未尝不易盖而归也。
典三大藩,所至吏畏民爱,去必思之。
与人交久而益恭,虽祁寒隆暑,未尝见惰容。
仆使之贱,亦皆拊以恩意。
气貌温然,出语未尝伤人。
至论天下事,鲠亮不屈,亹亹可听。
性倜傥,喜赒人之急,遇宾客曲尽情礼。
在维扬,舟车络绎,公帑不给,则以家庖私橐继之,不少靳也。
资产礼,坐此常窘。
自兵火以来,江北田宅荡尽,而公燕閒山林,食客未尝不满坐。
薨谢之日,家无馀资,其轻财重义类如此。
文定公尝以任子恩两奏族人之家,皆不及禄。
公遇郊礼,复奏其子,且勉使成人。
族女有未嫁者,必为之经营,使得所归。
乡闾间无贵贱老少,待之如一,皆得其欢心。
迨襄事,至空井邑送之,人人为流涕,可谓笃行君子矣。
初,崇宁间,用事者变祖宗法度,文定公力持之,使不得逞,因出之于外。
其后上皇悔悟,召还欲复用,不果,有意于公,又为权臣沮抑,卒不克有所施设,以尽其才,有识者尤所深惜也。
有文集四十卷藏于家。
诸孤卜葬,得地于怀安县感应乡钦德里,山川气象,深秀雄伟,以四年十一月甲子淑人合葬。
葬之日,久雨为霁,人以为积德之报。
子孙之兴,殆未艾也。
大观中识公于京师宣和末复相遇于维扬。
迨靖康,自枢庭乞郡,实与公为代,然犹未款也。
绍兴初来寓长乐,遂得与公游从,陪杖屦山林间,从容燕笑,情好甚笃,常窃叹其真天下长者。
临其丧,哭之为恸。
诸孤状公行事,乞文于碑以告神道,不得辞。
且系之以铭,曰:
白屋起家,奋身孤寒。
困而后达,未足为难。
公世富贵,自强学问。
力取巍科,以跻禁近。
少长乡曲,谦恭逊悌。
闾里推称,未足为美。
公贵还乡,与俗浮沉。
无小无大,得其欢心。
文定公,被遇五朝。
公克绍之,德音孔昭
风度粹夷,襟怀旷达。
温温君子,既明且哲。
受知圣主,谠言屡对。
有嫉之者,卒摈于外。
遇事接物,一以诚纯。
虽亵必貌,既久弥敦。
邓、蔡之政,宽猛异宜。
吏畏民爱,服其设施。
帅于维扬,值时艰棘。
不扰而办,尽瘁事国。
安分知足,退閒林坰。
萧然自得,遗此宠荣。
宜享遐龄,尚膺显报。
遽反其真,缙绅是悼。
庆流有,子孙诜诜。
嗣有典者,复大其门。
勒铭丰碑,昭告隧道。
百世之下,斯文可考(《梁溪集》卷一六六。)
治:道光本无,据傅校补。
刘荣赵元恺事于太子 隋 · 裴政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
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
计理而论,不须隐讳。
又察元恺受制于,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二人之情,理正相似。
元恺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
察情既敌,须以证定。
臣谓元恺,事必非虚(《隋书·裴政传》)
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隋末唐初 · 岑文本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
昔者帝妫升历。
九官奋其庸。
有周诞命。
六卿扬其职。
国钧总于公相
□乎二□□□归于台成乎□晋虽淳(阙二十五字)帝载□盛德建□□□□□也若夫昴宿丽天。
感其灵者人杰。
嵩岳镇地。
降其神者国桢。
叶□梦于龙□□□□于舟楫其(阙 字)也□庸器□□□□其□也(阙八字)(阙九字)复□□矣公太原□人讳□□□□临系姬文之远胄。
派唐叔之遥源。
食邑河内
世功开其绪。
著姓晋阳
□德派其□虽(阙十四字)义□□□于□下晋之勋烈□真□于□□犹培塿之望□□□□之□□□□祖裕。
魏太中大夫
言为准的。
行成表缀。
廊庙翘首。
搢绅结辙。
公叔而比德□思□而(阙十二字)司马皇朝赠魏州刺史
□□□学梦鸟□文名冠海中□□□下孔门密子□□不显于当时。
颍川陈君。
哀荣无间于异代。
能兼之者。
不亦优乎。
公□两仪之□□□百□之懿□□□义以□□□□□以(阙八字)所以(阙八字)所以知□洋洋焉若洪河之东注。
岩岩焉犹华岳之西峙。
若乃三德六行。
列圣之所□也。
举厝□□□域(阙十一字)(阙十三字)云蜺以□□沦□□□□与然则□台□□始于覆□□□维地肇自涓流。
是以平津筮仕。
宾王而佩印。
文终创业。
阶□吏而命□□□□范同符□烈(阙十八字)内史□子时隆(阙十一字)薛道衡□宗□肆牢笼多士。
太子洗马李纲
直道正辞。
羽仪海内。
并下堂见礼。
倒屣定□□□□称□□□□□□赵(阙十六字)衡岳则夫(阙七字)宣室而□□谊乃授通事舍人
敛笏凤池。
垂绅鸾阁。
瑰姿月举。
韶音玉振。
每至文武在列。
华裔□庭对越(阙十六字)汉菀□□□其□□洪□□□□□以□其□斯乃□贤□馀□□□□□隅□欤雅度在乎经国。
大业之始。
以亲丧去官。
孺慕之感。
哀毁之极。
与夫长孙□□□龙(阙十七字)炀帝(阙二十六字)斯政出奔高丽
既而乘辕南反。
公衔命蕃境。
申明臣节。
陈之以逆顺。
□畅□□□之以祸福(阙二十八字)
岂如(阙八字)张骞拥节。
无功于月氏
又以公为东北道招慰大使
属天地横溃。
华戎版荡(阙三十五字)
而□天凭□握□□之符授越迁夏商之鼎。
艾绶银章。
弓旌先于髦俊。
建社班瑞。
光宠属于勋庸。
庶绩所以咸凝(阙三十七字)
虽□□总其方□□□毗其政刑而灭没不偫。
岂蹉●8BCA于吴阪。
清越振响。
终特达于章台
徵为中书舍人
中书侍郎(阙二十九字)
其历□则□□□美于□□□其得人则孝若飞声于洛下
云谁嗣响。
复在兹焉。
属猃狁纵慝。
疆场受骇。
甘泉□□□之火云□□□□之(阙十三字)鞠□□□□□怀□□□之将琴□在□伫甘□之□乃以□□□军长史十万之师。
方绝大汉。
五饵之术。
必系单于
而南风褰律□之□北□肆豺狼之毒(阙二十八字)
皇□嗣尧□□继文治□□□□□浇俗侔于结绳。
叶和万邦。
远夷同于编户。
威慑龙瀚。
泽流龟□□宝无俟于(阙三十字)拜□□治中捡校吏部郎□寻□□□□□□公望为时宗。
才称王佐。
鸿翼所渐。
自回溪而薄九霄。
骥足既驰。
游阊阖而□千里。
(阙二十六字)阁纠缪□□□选□议武□渥洽□□□□□□爵命日隆。
宠禄岁厚。
犹司马之四至。
慈明之十旬。
乃以□官拜太子右庶子
御史大夫
仍□□中书侍郎
中书令(阙十一字)
于廊庙(阙七字)位□□独□□□□职司八柄。
公又处之。
故能出总纠察
入专机管。
执简册以肃周行。
奉丝纶以光帝(阙二十四字)其犹□□俄□□□卫□□□馀如故。
□□虞□□食邑三千户。
德优爵重。
镐京之旧制。
非功不侯。
中阳之令典。
踰七命而兼二善。
□下以□□□□□□佩(阙十五字)(阙八字)之职□□□踰于副□□□□□天道□斗极之运四时。
下料人事。
元恺之赞百揆。
圣朝钦若前典。
宪章往代。
怀磻溪□□□想□□□而□□□□公(阙十七字)临□而□□□观□□□□南宫之故□□求□道勤行而不倦。
历选前哲。
仰止而无怠。
是以忠□宽裕□内恭之□□虚(阙三十七字)以事一人。
献□之规。
不□于忠恕。
损益之义。
皆出于仁厚。
违规矩。
枉寻尺。
光其家而弗为。
利社稷。
安亿兆。
□其身而无悔。
肃肃焉。
济济焉(阙十九字)
之毁□□□言(阙十字)心之所同。
必择善以利物。
意之所异。
不是已而违人。
辟德义为宫墙。
包礼□□□□□人之善□□□之清(阙十三字)今而□毁誉□□□而笃□□位高矣。
□□兹□禄厚矣。
治□□约以孝敬之道。
移于哲兄。
行慈惠之心。
洽于犹子。
允所谓朝廷之栋干。
□□□□□焉以贞观十一年(阙八字)洛阳□□□□疾□动□寄深□□恩息股肱□□□□于道路名□□□陈其方技逯辅德愆报弥留旷旬。
两楹之奠既兆。
二竖之灾乃□□遣银青光禄大夫中书(阙二十五字)之□□尽□□之德□□□□□大渐□忘于举能。
子颜启足。
情存于慎赦。
眇焉千载。
于斯一揆。
六月□日薨于□□□□春秋□十有(阙十六字)类齐后□□□即以其日□□□□□百僚□列莫不流涕。
乃诏民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工部侍郎卢义恭护丧。
中书侍郎□□□□□□礼部侍郎令狐德(阙二十字)谥曰恭公
□□□□□碑□□□茔地于昭陵之侧。
并给东园秘器。
赙赠二千段。
丧葬所须。
并令官给。
□祖送之典。
坟茔之制。
咸□礼(阙十八字)篆籀(阙十六字)献之□汉室之□佐也。
密陵当阳
晋朝之贤辅也。
虽复卿云摛思。
班尔运奇。
勒铭由其□孙表墓□于(阙二十四字)诏□□往载不其伟与。
武汤一德。
垂之百代。
其词曰。
蔼蔼高门。
世膺显命。
堂堂盛德。
家袭馀庆。
抗节飞英。
扶危流咏。
轩盖接□圭璋□映(阙三十七字)
艺□德财成□□范围儒墨。
非马擅奇。
雕龙贻则。
发迹素里。
驰声上国。
仲舒扬庭。
吾邱待□数(阙四十四字)释钓滋泉。
陈谟德显。
定策功宣。
纵壑才鹜。
搏风初矫。
密勿鸾阁。
便繁凤沼。
仲举性□□□□□□我□□□□仪表(阙三十二字)铸丹□□□薪理一水逝黄陂
光沈赵日。
税驾天府
夷体泉室。
麟阁图形
鸟□腾实。
悲缠(阙十字)(阙九字)罗□□□懿范□□□□□□。
南华真经疏序 唐 · 成元英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庄子者。
所以申道德之深根。
述重元之妙旨。
畅无为之恬淡。
明独化之窅冥。
钳键九流。
括囊百氏。
谅区中之至教。
实象外之微言者也。
其人姓庄名周。
字子休
宋国睢阳蒙县
长桑公子
受号南华仙人。
战国之初。
降衰周之末。
叹苍生之业薄。
伤道德之陵夷。
乃慷慨发愤。
爰著斯论。
其言大而博。
其旨深而远。
下士之所闻。
岂浅识之能究。
所言子者。
是有德之嘉号。
人称师曰子
亦言子是书名。
非但三篇之总名。
亦是百家之通题。
所言内篇者。
内以待外立名。
篇以编简为义。
古者杀青为简。
以韦为编。
编简成篇。
犹今连纸成卷也。
元恺云。
大事书之于策。
小事简牍而已。
内则谈于理本。
外则语其事迹。
事虽彰著。
非理不通。
理虽幽微。
非事莫显。
欲先明妙理。
故前标内篇。
内篇理深。
故每于文外别立篇目。
郭象仍于题下即注解之。
逍遥齐物之类是也。
自外篇以下。
则取篇首二字为其题目。
骈拇马蹄之类是也。
所言逍遥游者。
古今解释不同。
今汎举纮纲。
略为三释。
所言三者。
第一顾桐柏云。
逍者销也。
遥者远也。
销尽有为累。
远见无为理。
以斯而游。
故曰逍遥。
第二支道林云。
物物而不物于物。
故逍然不我待。
元感不疾而速。
故遥然靡所不为。
以斯而游天下。
故曰逍遥游。
第三穆夜云。
逍遥者。
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
至德内充。
无时不适。
忘怀应物。
何往不通。
以斯而游天下。
故曰逍遥游。
内篇明于理本。
外篇语其事迹。
杂篇杂明于理事
内篇虽明理本。
不无事迹。
外篇虽明事迹。
甚有妙理。
但立教分篇。
据多论耳。
所以逍遥建初者。
言达道之士。
智德明敏。
所造皆适。
遇物逍遥。
故以逍遥命物。
夫无待圣人。
照机若镜。
既明权实之二智。
故能大齐于万境。
故以齐物次之。
既指马蹄天地。
混同庶物。
心灵凝澹。
可以摄卫养生。
故以养生主次之。
既善恶两忘。
境智俱妙。
随变任化。
可以处涉人间。
故以人间世次之。
内德圆满。
故能支离其德。
外以接物。
既而随物升降。
内外冥契。
故以德充符次之。
止水流鉴。
接物无心。
忘德忘形。
契外会内之极。
可以匠成庶品。
故以大宗师次之。
古之真圣。
知天知人。
与造化同功。
即寂即应。
既而驱驭偫品。
故以应帝王次之。
骈拇以下。
皆以篇首二字为题。
既无别义。
今不复次篇也。
而自古高士。
晋汉逸人。
皆莫不耽玩。
为之义训。
虽注述无可间然。
并有美辞。
咸能索隐。
元英不揆庸昧。
少而习焉。
研精覃思。
三十年矣。
子元注三十三篇。
辄为疏解。
总三十卷。
虽复词情疏拙。
亦颇有心迹指归。
不敢贻厥后人。
聊自记其遗忘耳。
宁寿庆曲(原案:《宋史·高宗本纪》及《韦贤妃传》:绍兴十二年八月壬午皇太后慈宁宫十月甲申,皇大后生辰,上寿于慈宁宫。《宋史全文续通鉴》引何补《中兴龟鉴》曰:慈宁居养,侍乙夜而忘疲,寿庆启宴,称觞举仪。盖当时有寿庆之宴,故才邵献此曲以侑觞耳。附识于此。) 宋 · 刘才邵
凤凰山下瑞烟浓,湖海凝光秋正中。
流星驿骑如飞电,来奏吉语闻天聪。
龙舟移棹渡淮水(原案:《宋史全文续通鉴》:绍兴十二年八月丙寅皇太后渡淮,遣后弟韦渊往迓,遂扈从以归。),金车归来长乐宫。
诏书即日严法驾,出迎不惮劳清躬。
晓钟传箭金门开,翠华赫弈从天来。
绣旗拂云势偃蹇,䌽仗照日光徘徊。
汉宫威仪重烜赫,天宇披豁无氛埃。
里闾纵观万人喜,秋城一变成春台。
高樯影转龙负舟,平河清浅乘安流。
临平山色映雕辇(原案:《宋史全文续通鉴》:八月辛巳,上奉迎皇太后临平镇,上初见后,喜极而泣,军卫欢呼声震天地。),草木光荣佳气浮。
龙舆照耀金开鳞,御幄对起高连云。
欢声喜气传万里,盛事创见超前闻。
煌煌仪卫回丹阙,万骑千艘乘晓发。
道傍观者皆鼓舞,帝力难名但欣悦。
由来孝弟能通神,圣主成功在得人。
谁云高高难感格,一德协谋天所因。
皇帝盛德动天地,丞相嘉谋无比伦。
昭然独断纳远策,重见元恺承华勋(原案:《宋史·奸臣传》:建炎四年秦桧与妻王氏及仆婢自军中归行在,帝曰:“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此所谓:“圣主功成在得人”者也。言欲主和议,乞专与臣议,勿许群臣预。此所谓“一德协谋天所因”者也。绍兴元年同平章事二年落职,八年复拜,此所谓“重见元恺承华勋”者也。史谓才邵为时相所忌,出知漳州,而此诗乃颂若此,想是授旨而作。附识于此。)
圣情孜孜天不倦,宫中预建慈宁殿(原案:《宋史·韦贤妃传》:绍兴八年王伦使金回,言金主许归后,遂豫作慈宁殿,遥奉太后宝册。《枫窗小牍》云: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诏,皇太后宫殿名慈宁,三十日毕工。)
绣栱云楣藏盛仪,广庭层陛宜清宴。
宝盛珍匣龙蟠拿,册写鸿猷金焕烂。
臣民观听尽倾耸,文物声明信葱茜。
共知睿意已潜达,行见天心从宿愿。
果然悔祸答清衷,信使交驰邻好通。
宫闱大庆得所欲,惟断乃成全圣功。
唐朝二圣虽重欢,才自蜀道归长安
当时歌颂中兴事,已自矜夸称至难。
德宗念母亦云切,宁受百欺诚意殚。
终然莫遇成永叹,屡诏访迎空百端。
以今准古孰难易,相去正如霄壤间。
殊方自与邦域异,一朝谋好銮舆还。
况复指期如素约,睟容剋日瞻慈颜。
信知卓绝冠千古,其间仅有安能攀。
孝心锡类兆民赖,湛恩协气充人寰(原案:《宋史全文续通鉴》:绍兴十二年九月壬寅,大赦天下。)
愿闻备乐播金石,刺经作制垂不刊。
扶桑晓色升红轮,阙庭瑞气朝朝新。
如川方至无穷尽,圣寿同过一万春。
费尚书(三)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日观疏恩,春卿正位。
三礼之能已试,复何让于夔龙;
八座之职为真,信无惭于元恺
师虞允穆,儒效加多。
恭惟某官贯穿九流,标准百世。
岷精垂东井之曜,钟此奇才;
魁星应北斗之枢,冠乎华选。
仁义之涂,肩丘而袂旦;
篇章之囿,超马而蹑刘。
介圭来朝,鸣珂入侍。
君直二史之笔,拔人公一字之题
朝说金华之书,夕批青琐之诏。
便蕃宠数,凌厉周行。
容台观藻色之新,久廑管摄;
禁路听履声之旧,益峻班联。
且继商周者损益可知,历汉唐则废兴靡定。
贾谊舒向,皆为之发愤;
魏徵房杜,未免于有惭。
今资鸿硕之讨论,乃备燕閒之顾问。
伫蒐旷典,增贲昌辰,移斟酌元气之工,居坱圠大钧之任。
某栖栖冷舍,落落穷途,曾未埽先生之门,遽蒙推长者之毂。
逖闻显拜,倍激懦衷。
斯文抑何幸与,此生亦不孤矣。
刺六经作王制,允藉洽闻;
诸生起朝仪,终归汲引。
其为闿怿,未易敷云。
建炎御笔跋1174年3月16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五、《省斋文稿》卷一六、《益公题跋》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德寿皇帝中兴初肆笔便入神品,庭坚书法特筌蹄耳。
臣宋钱孙之子以遗臣段元恺,而元恺以示臣某,谨稽首再拜题其后。
淳熙元年三月既望
玉蕊辨證又跋1198年1月1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六、《玉蕊辨證》卷末、《全芳备祖》卷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玉蕊为玚,起于曾端伯
予与段谦叔之子元恺同里巷,往还至熟。
其父初无杨汝士帖,小说难信类此。
尚有杨巨源绝句,合作冠篇,至于孙句、晁词差讹如前说,不必再论,姑附卷末。
庆元戊午正月丙午子充题。
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737年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山有姑射。人盖方外。
海有蓬瀛。地非宇下。
逍遥谷天都近者。王官有之。
不废大伦。存乎小隐。
迹崆峒而身拖朱绂。朝承明而暮宿青霭。
故可尚也。先天之君。
俾人在宥。欢心格于上帝。
喜气降为阳春。时则有若太子太师徐国公
左丞相稷山公。右丞相始兴公
少师宜阳公。少保崔公。
特进邓公吏部尚书武都公
礼部尚书杜公。宾客王公。
黼衣方领。垂珰珥笔
诏有不名。命无下拜。
熙天工者。坐而论道。
典邦教者。官司其方。
相与察天地之和。人神之泰。
听于朝则雅颂矣。问于野则赓歌矣。
乃曰。猗哉至理之代也。
吾徒可以酒合宴乐。考击钟鼓。
退于彤庭。撰辰择地。
右班剑。骖六驺。
画轮载毂。羽幢先路。
以诣夫逍遥谷焉。神皋藉其绿草。
骊山启于朱户。渭之美竹。
鲁之嘉树。云出于栋。
水环其室。灞陵下连乎菜地。
新丰半入于冢林。馆层巅。
槛侧径。师古节俭。
惟新丹垩。岩谷曙。
羲和不能信其时。芳卉(一作卉木)后春。
勾芒不能一其令。(一作花)窈窕。
蘅皋涟漪(一作超忽)。骖御延伫于丛薄。
佩玉升降于苍翠。于是外仆告次。
兽人献鲜。樽以大罍。
烹用五鼎。木器拥肿。
即天姿以为饰。沼毛蘩。
在山羞而可荐。伶人在位。
曼姬始縠。齐瑟慷慨于座右。
赵舞裴回于白云。衮旒松风。
珠翠烟露。日在濛泛。
偫山夕岚。犹且濯缨清歌。
据梧高咏。与松乔为伍。
羲皇上人。且三代之后而其君帝舜
九服之内而其俗华胥。上客则冠冕巢由。
主人则弟兄元恺。是四美同乎一时。
废而不书。罪在司礼。
窃思(一作贤)楚傅。常诣茅堂之居。
谢右军。忽序兰亭之事。
盖不获命。岂曰能贤。
光禄大夫右丞相枢密使郑清之再辞免授特进左丞相枢密使恩命不允批答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六、《平斋集》卷一五
元恺并举而百揆宅之司空公孤俱立而六典掌之冢宰
大厦必栋梁之任,巨川惟舟楫之资。
允系具瞻,曾微虚授。
以卿韫帝师之学,抱王佐之材,畴绩中台,升班首辅。
盖欲究致主泽民之业,凝调元赞化之功,使国势重于泰山而人心安于磐石。
倚毗良切,考谨非轻。
盍亟为奠枕之图,犹坚执循墙之请。
人不足与适也,朕正赖于格心;
时则勿有间之,卿何疑于立政
况此艰难之日,岂其闲退之时。
所辞宜不允。
去矣行鲍钦止曰:“天宝十四载,甫在率府,数上赋颂,不蒙采录。欲辞职去,作《去矣行》。”)755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君不见韝上鹰,一饱则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腼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后魏李预椎玉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蓝田山出美玉)
送庶几序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闲居编》卷二九
吾今年夏养病于孤山之下,虽困踬癯瘠,而以道自胜,晏如也。
户庭阒然,无阘茸者之迹,时有一顾于吾者,皆名僧巨儒耳。
秋八月律僧庶几谒吾甚谨,既坐而避席,且言欲从吾受古圣人书,学古圣人之为文,冀吾采纳以诲之也。
吾甚壮其志,以其能倍俗之好尚,慕淳古之道,斯则晞骥之徒也。
因命复坐,而语之曰:「吾无深识远见,胡能授若圣人之书乎?
吾非魁手钜笔,胡能教若圣人之为文乎?
然吾于学佛外,考周孔遗文,究扬孟之言,或得微旨。
若不以吾为不肖,欲从吾学,吾于古圣人之文岂有隐乎。
夫所谓古文者,宗古道而立言,言必明乎古道也。
古道者何?
圣师仲尼所行之道也。
昔者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六经大备。
要其所归,无越仁义五常也,仁义五常谓之古道也。
若将有志于斯文也,必也研几乎!
五常之道,不失于中,而达乎变。
变而通,通则久,久而合道。
既得之于心矣,然后吐之为文章,敷之为教化,俾为君者如勋华,为臣者如元恺,天下之民如尧舜之民。
救时之弊,明政之失,不顺非,不多爱。
茍与世龃龉,言不见用,亦冀垂空言于百世之下,阐明四代之训,览之者有以知帝王之道可贵,霸战之道可贱。
义敦,礼乐作,俾淳风之不坠,而名扬于青史,盖为文之志也。
古文之作,诚尽此矣,非止涩其文字,难其句读,然后为古文也。
果以涩其文字、难其句读为古文者,则老庄杨墨异端之书,亦何尝声律耦对邪?
以杨墨老庄之书为古文可乎?
不可也。
老庄杨墨弃仁义,废礼乐,非吾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古道也。
故为文入于老庄者谓之杂,宗于周孔者谓之纯。
马迁、班固之书,先黄老,后六经,抑忠臣,饰主阙,先儒文之杂也。
孟轲、扬雄之书排杨墨,罪霸战,黜浮伪,尚仁义,先儒文之纯也。
吾尝试论之,以其古其辞而倍于儒,岂若今其辞而宗于儒也。
今其辞而宗于儒,谓之古文可也;
古其辞而倍于儒,谓之古文不可也。
虽然,辞意俱古,吾有取焉尔。
且代人所为声耦之文,未见有根仁柢义、模贤范圣之作者,连简累牍,不出月露风云之状,谄时附势之谈,适足以伤败风俗,何益于教化哉!
夫为文者,固其志,守其道,无随俗之好恶而变其学也。
李唐韩文公《与冯宿书》曰:『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为恶矣;
小称意,人亦小怪;
大称意,即人必大怪之也。
时时应事作俗下者,下笔令人惭,及示人,人以为好矣。
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必以为大好矣』。
文公之言,则古文非时所尚久矣,非禀粹和之气,乐淳正之道,胡能好之哉!
若年齿且壮,茍于斯道加鞭不止,无使俗谓大好,无令心有大惭,然后砥砺名节,不混庸类,则吾将期若于圣贤之域也。
茍有其文而行违之,则凤鸣而隼翼也,欲道之行,吾不信也。
《语》曰: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若其志之」。
几退而为文,异日以数篇见于吾,览其辞,颇有意,冀能摈于浮华,尚于理致。
噫,其可教也,成器可待也。
吾由是待之异于他等。
冬十月,亟请于吾,曰:「几既承训,今将有嘉禾之行,不得蚤莫见,乞言以为戒」。
吾因录诲几之言以为贶,俾无忽忘之也。
践吾之言,则道可至矣。
或曰:「子,佛氏之徒也,何言儒之甚乎」?
对曰:「几从吾学儒也,故吾以儒告之,不能杂以释也。
几将从吾学释也,吾则以释告之,亦不能杂以儒也。
不渎其告,古之道也」。
二十九日序。
大宋新修净惠罗汉院天圣八年四月 北宋 · 张观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民国《巩县志》卷一八○
夫缘起曰形,曷逭有名之域;
像设为教,终开无上之筌。
事虽禀于盛衰,道固存于静妙。
不有堕圮,何以建维新之功;
不有壮丽,何以格厖鸿之庆,则青龙山罗汉龛之谓乎!
居山之阴,其制甚陋。
年祀寖远,莫穷营范之初;
邑里至庆,素为瞻奉之所。
穆如宴坐,甲于胜游。
层岩俯临,乔木交映。
封峦旧壤,占巩洛之奥区;
神□□凝,接陵台之福地。
虽仅存于环室,而久乏于□严,萧然庭除,鞠为茂草。
罗汉之号,始于西方,具载释经,此不繁述。
盖诸佛圣人,设其名品,以为證果之阶耳。
察其顿渐,则三乘之理有殊;
语其开诱,则一雨之润无别。
福我黎庶,率为令人,岂有尊其教而卑其居,尚其德而慢其礼者哉!
先是,上御药罗崇勋,尝驰使车,躬视陵邑,睹兹遗美,因而上言。
两宫以睿圣之慈,敦至仁之治,爰使□葺,用垂不朽。
乃命高品张怀恩相厥址,专厥事,谨其费,虑其劳;
永定副使张永和督其役焉。
于是营可构之材,鸿纤适用;
来至信之众,远迩如归。
不日成之,其道甚大。
诏自京师迎佛像居殿之中,迁罗汉像翼坐其次,俨然如元恺之相待虞舜也。
东曰厨,西曰堂,重楼交影,叠采并焕,又若毗耶之盖奉如来也。
赐其院曰净惠,旨远乎哉!
悟其本,君子得栖神冥累之方;
睹其严,小人知迁善远罪之地。
弼我皇化不其伟欤!
爰命小臣,志其盛事,谨为铭曰:
龛像之设,惟福之基。
堂构之盛,惟民所宜。
经之营之,如翚斯飞。
睹相生善,悟理知归。
上尊其德,下尽其力。
水閒钟梵,山润金碧。
冲寂其性,仁义其迹。
寿国伊何,时万时亿。
时天圣八年岁次庚午四月癸未朔二十一日癸卯建。
永定副使、礼宾副使张永和上御药罗崇勋劄子,奉圣旨青龙山汉泉侧近新修罗汉堂一位,令充永昌院下院。
所有罗汉堂合用钟磬、铙钹、道具、香炉、香合、供养花果等充常住。
又至天圣五年九月二日,奉敕宜赐净惠罗汉院为额,及宣赐永安县,许令本院□□指射□□□□耕种山荒地□□可四至内开种莳,充常住。
又奉圣旨,河南府永安县支拨到钱□□贯文,买得□□刘嗣竭产地士庄□□土木相连,共计□□□□可四至内并属罗汉院
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准上御药张怀德劄子,奉圣旨传宣,每年皇帝乾元节,皇太后长宁节,进奉祝圣寿功德疏等两节,与度行者各一名,及四圣节赐紫衣敕牒一道,及赐本院少阙动用家事铛锅釜灶火炉等,计八事件。
并每季赐乳香四十四两半,充逐日供烧具。
已度过小师及紫衣人数:师弟赐紫永如,小师惠帘、惠泉、惠杲、嵩岳、嵩直。
臣王思道镌字。
三陵永昌院主演法大师、赐紫沙门永和永定青龙山净惠罗汉院主广化大师赐紫永安内侍省内侍殿头,专管勾西京永安县青龙河漕兼造臣张怀恩,上御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御史大夫骑都尉永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罗崇勋永定副使礼宾副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上骑都尉清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张永和
题和阗玉炼药仙人图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三
鍊玉居然玉作人,丹炉独对守庚申。
腾腾兀坐非无谓,仆仆忘机自有神。
涧谷曲围水宛转,洞门半掩石嶙峋。
中山李预真痴者,枉向蓝田觅问津(魏书李预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乃探访蓝田掘得若环壁杂器形者椎七十枚为屑日服食之鄙固不足论蓝田即有玉亦岂未经琢磨而有环璧之形记载家务奇可笑若此)
通命二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或曰。
圣人陈福以劝善。
示祸以戒恶。
小人谓善无益而不为。
谓恶无伤而不悔。
然有殃有福之言。
乃华而不实。
无益无伤之论。
则信而有徵。
何以言之也。
伯夷馁矣。
启期贫矣。
颜回夭矣。
冉耕疾矣。
或侈侈隆富。
言罕及于义方
或皤皤寿考。
名不称而没世。
仁而不寿。
富而未仁。
书契已陈。
不可胜纪。
故知仲尼殃庆之言。
徒欺人耳。
文命影响之喻。
殆难信乎。
有敦善行而不怠者。
嗟斯言之长惑焉。
乃论而释之曰。
夫殃福盖有其根。
不可无因而妄致。
善恶当收其报。
必非失应而徒已。
但根深而报远。
耳目之所不该。
原始而究终。
儒墨之所莫逮。
故随遭之命。
度于天而难详。
夭寿之年。
考于人而易惑。
人之为赏罚也。
尚能明察而不滥。
天之降殃福也。
岂反淆乱而无伦哉。
故知有理存焉。
不可诬矣。
非夫大觉而遍知者。
孰能穷理而除惑哉。
卜商贾谊之为言。
班彪李康之著论。
但知混而谓之命。
莫辨命之所以然。
何异见黍稷于仓廪。
而不知得之由稼穑。
睹罗纨于箧笥。
而未识成之以机杼。
马迁嗟报施之爽。
积疑而莫之通。
范滂惑善恶之宜。
含愤而无以释。
皆睹流而弗寻源。
见一而不知二。
唯观释氏之经论。
可以究其始终乎。
为善为恶之报。
穷枝派于千叶。
一厚一薄之命。
照根源于万古。
辨六趣之往来。
示三世之殃福。
乃知形役而业无朽焉。
人死而神又焉。
或贤圣而受宿殃。
六通乏适口之膳。
或禽兽而馀福。
四足怀如意之宝。
为业既非一绪。
感报实亦千变。
业各异而随心。
报不同如其面也。
原其心也。
或先迷而后复。
或有初而无终。
或恶恒而罔悔。
或善悴而常崇。
或为功而兼咎。
或福微而慧隆
或罪均而情异。
或功殊而志同。
故其报也。
有先号而后笑。
有既得而患失。
有少贱而卒凶。
有始荣而终吉。
有操洁而年夭。
有行鄙而财溢。
有同罪而殊刑。
有齐德而异秩。
业多端而交加。
果遍酬而缕悉。
譬如画工布丹青之彩。
镜像应妍媸之质。
命招六印。
达季子之游谈。
业引万金。
果朱公之计术。
取青紫如俯拾。
有昔因之助焉。
达礼乐而固穷。
无宿福之资也。
读论者继踵。
而张文独享其荣。
说诗者比肩。
匡衡偏高其位。
或功勤可记。
而禄不及于介推
或咎隙当陈。
而爵先加于雍齿
韦贤经术。
远胜黄金之匮。
赵壹文籍。
不如盈囊之钱。
此岂功业之异哉。
故由宿命之殊耳。
或材小而任大。
宰衡无赫赫之功。
或道著而身微。
孔墨有栖栖之辱。
亦有德位俱显。
元恺列唐虞之朝。
才命并
吕受盐梅之寄。
二因双殖。
则兼之也如此。
一业孤修。
则其偏也若彼。
管仲释囚而登相。
李斯为相而被刑。
范睢先辱而后荣。
邓通始富而终馁。
非初讷而末辩。
岂昔愚而今智。
由果熟而泰来
以福尽而迍及。
若言败伍胥者宰嚭也。
非由昔殃。
张苍王陵也。
何关往福。
此为见缘而不知因。
有断见之咎矣。
若言业縻好爵。
不念同升之恩。
命偶仁风。
无愧来稣之泽。
此为知因而不识缘。
有背恩之罪矣。
若兼达其旨。
两遣其累。
进德修业。
岂有阂乎。
春种嘉谷
方赖夏雨以繁滋。
宿值良因。
乃藉今缘而起发。
膏泽而荒芜。
不垦之地也。
遇明时而贫贱。
无因之士也。
因缘之旨。
具诸经论。
触途而长。
皆此类焉。
若唯见其一。
不会其二。
咎累之萌。
伤其德矣。
观释典之所明也。
白黑之业。
有必定之与不定。
祸福之报。
有可转及于无转。
为德为咎。
唯禳可转之业。
若贤若愚。
无移必定之命。
夫大善积而灾销。
众恶盈而福灭。
理之必然。
信而不忒。
譬如药石胜而疾除。
水雨注而焚息。
巨堤之堰涓流。
萧斧之伐朝菌。
但疾处膏肓。
良药有所不救。
火炎原隰。
滴水固其无解。
邓林之木。
非只刃而可尽。
长江之流。
岂一块之能塞。
大德可以掩微瑕。
微功不足补大咎。
镌金石者难为功。
摧枯朽者易为力。
其业微者报不坚。
行坚者果必定。
不坚故可转。
必定则难移。
可转之难。
故三唱息巨海之波。
难移之厄。
则四果遇凶人之害。
刘昆
致反风而灭火。
唐尧大圣。
遭洪水之襄陵
准此而论。
未足惑矣。
晋文增德。
殄长蛇于路隅。
景兴言。
退妖星于天际。
此不定之业也。
邾文轻已而利民。
有德而无应。
楚昭引灾而让福。
言善而身凶。
乃必定之命也。
或同恶而殊感。
或善均而报异。
皆昔因之所致也。
何足怪之于一生哉。
孔子曰。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
又曰。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
佛之所云业也。
儒之所谓命也。
盖言殊而理会。
可得而同论焉。
命系于业。
业起于人。
人禀命以穷通。
命随业而厚薄。
厚薄之命。
莫非由已。
怨天尤人。
不亦谬乎。
诗云。
下民之孽。
匪降自天。
传曰。
祸福无门。
唯人所召。
此云天之不可而责之于人矣。
孟轲于鲁。
不憾臧仓之蔽。
仲由仕季。
无恚伯寮之谗。
则谓人之不可责而推之于天矣。
其言若反。
其致匪殊。
要而论之。
同归进德。
克已戒人。
以勖乾乾之志。
乐天知命
蠲其戚戚之尤。
夫然。
故内勤克念之功。
外宏不诤之德。
上无怨天之咎。
下绝尤人之累。
行之中和。
于是乎在。
古之善为道者
从事于斯乎。
昔者初闻释典。
信之不笃。
拘其耳目之间。
疑于视听之外。
谓前因后果之说。
庄周之寓言。
天上地下之谈。
相如之乌有。
睹奸回之漏网。
则为非而不惩。
闻忠直之逢尤。
则轻善而无劝。
甚哉此惑也。
知业则不然。
达业之君子。
无私而委命。
仰圣贤之清德。
敦金玉之高行。
无闷于陋巷之居。
忘怀于名利之竞。
所以毕既往之馀
启将来之长庆。
不顾流俗之嗤毁。
岂求乡曲之称咏哉。
夫种植不见其长。
有时而大。
砥砺莫睹其亏。
终损厥厚。
今形善恶之报。
为时近而未熟。
昔世吉凶之果。
须数终而乃谢。
譬如稼穑作甘。
不朝种而夕稔。
蒺藜为刺。
亦春而秋实。
而饱饫者。
因昔岁之馀谷。
不贤而富寿者。
前身之旧福。
天道无亲疏。
有盈缩。
天命。
可得除疑惑矣。
若夫虞夏商周之典。
黄老孔墨之言。
道唯施于一生。
言罔及于三世。
则可惑者有六焉。
无辞以通之矣。
示为善之利。
谓爵赏及名誉。
陈为恶之害。
明耻辱与刑罚。
然逃赏晦名之士
以何为利乎。
苟免无耻之夫。
不受其害矣。
何足以为惩劝哉。
可惑者一也。
云天与善。
降之以百祥。
谓神糺淫。
加之以六极。
伯牛德行而有疾。
天岂恶其为善乎。
盗蹠凶暴而无殃。
神岂善其为恶乎。
何祸福之滥及哉。
可惑者二也。
若云罪随形而并灭。
功与身而共朽。
善何庆之可论。
恶何殃而当戒。
若善恶之报。
信有而非无也。
食山薇以饥死。
何处而加之福。
脍人肝而寿终。
何时而其祸。
何善恶之无报哉。
可惑者三也。
若云祸福由其祖祢。
殃庆延于子孙。
考之于前载。
不必皆然矣。
伯宗羊肸之嗣。
绝灭于晋朝
庆父叔牙之后。
繁昌鲁国
岂祖祢之由乎。
可惑者四也。
若云观善察恶。
时有谬于上天。
故使降福流灾。
遂无均于下土。
然天之明命。
宁当闇于赏罚乎。
曾谓天道。
不如王者之制乎。
可惑者五也。
若云祸福非人所召。
善恶无报于后。
而百王赏善而刑恶。
六经褒德而贬过。
则为虚劝于不益。
妄戒于无损何贵孔子之宏教。
何咎嬴政之焚书乎。
可惑者六也。
然则善恶之所感致。
祸福之所倚伏。
唯限之于一生。
不通之以三世。
其理局而不宏矣。
何以辨人之惑乎。
防于恶也未尽。
导于善也多阙。
其取义也尚浅。
其利民也犹微。
比夫十力深言。
三乘妙法。
济四生于火宅。
运六舟于苦海。
高下之相悬也。
若培塿之与昆崙。
浅深之不类也。
匹潢污之与江汉
何可同年而语哉。
维摩诘明达
及舍利弗之聪辩。
经论详之。
可得而校。
足以逾项橐
孔某。
迈李老。
许由
墨翟
庄周
吞百氏。
该九流。
书籍所载。
莫之与俦。
诸异道。
不毁正信
虽明世典。
常乐佛法。
师事释迦
伏膺善诱。
岂不识其道胜而钻仰之乎。